登录/注册 开通VIP365俱乐部会员 医生入驻
医生入驻二维码
品牌入驻
品牌入驻二维码
关注三优
首页资讯正文

手足口病潜伏期有什么症状

2021-04-27
1.3w阅读

  手足口病是爸妈闻之变色的一种病,严重时对宝宝危害极大。主要出现在两周岁内的儿童,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,相对集中。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、传播途径复杂、传播速度快、控制难度大,这样就很容易被感染到。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手足口病在发生时有一个潜伏期,潜伏期如果可以及时被发现,对孩子及时治疗有重要作用。因此,爸爸妈妈们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该及时掌握,并且做相关了解,把疾病扼杀在手足口病潜伏期内。

  潜伏期——此病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,潜伏期一般 2~7

天。主要表现为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黏膜、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,可伴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等症状。绝大多数预后良好。

  早期——手足口病早期就是普通感冒的表现,一般的化验检查没有办法确诊,手、足、口、咽部出现红点才会比较确定诊断。家长应该初步判断孩子的病情轻重,如果孩子精神好,即使高热也不是重症的表现,如果精神差,说明病情较重。

  病程——此病大多数患者都是轻症,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过程相同,病程 5~7

天。家长不要为“手足口病”这个词而惊慌。生病时,家长主要关注孩子的一般状况。若退热后精神状况差(异常烦躁或异常安静)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
  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法

  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,抗生素没办法杀灭病毒,所以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。孩子患此病后,主要是支持疗法,退热、多饮水、按时排便等。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,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,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。

  患有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或其他咽部感染时,孩子肯定出现进食、进水困难。为鼓励孩子多进液体,可提供果汁、奶或白水。但从清理口咽部,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,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的效果。如进食果汁

  后不喝 2~3口白水,果汁中的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,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。

  不论是手足口病,还是疱疹性咽峡炎,后期都会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阶段。此阶段意味病情得以控制,正在康复,但是婴幼儿的反应最为强烈,因为进食水极为困难。此时,家长应该有充分耐心,尽可能鼓励他们进食凉的流食,避免味道刺激。少量多次,度过“最艰难”时期。只有坚持,等待,坚持!

  手足口病来袭,科学辨别症状、治疗、预防一个都不落下。尽早发现EV71病毒,避免重症病情出现。已经上市的预防疫苗,到底要不要打,怎么打,有何需要注意的呢?

  不要太惊慌的轻型手足口病的判断、表现、治疗、预防

  手足口的重症的概率是0.24%,也就是说一千个得病的患儿有二点四个是重症,重症率并不高。

  症状表现:此病大多数患者都是轻症,潜伏期一般 2~7

天,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过程相同,孩子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(咳嗽、流涕、咽痛、流涎、拒食等),有些小儿会伴有消化道症状(呕吐、腹泻、大便稀烂等)。

  发热1~2天后会开始出现皮疹,典型的会在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黏膜、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,病程一般 5~7

天。家长不要为“手足口病”这个词而惊慌。

  生病时,家长主要关注孩子的一般状况。若退热后精神状况差(异常烦躁或异常安静)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
  治疗:手足口病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,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。

  得了手足口,别惊慌,退热饮水在家休息

  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,抗生素没办法杀灭病毒,所以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。

  孩子患此病后,主要是退热、多饮水、按时排便等。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,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,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。

  当确诊为手足口病时要区分与感冒的治疗方法不同,有的妈妈以为宝宝是得了咽炎,然后滥用消炎药,这种方法于事无补,还会有副作用。

  多进食液体,喝了果汁记得喝白水漱漱口

  患有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或其他咽部感染时,孩子肯定出现进食、进水困难。

  为鼓励孩子多进液体,可提供果汁、奶或白水。

  但从清理口咽部,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,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的效果。

  如进食果汁后不喝2~3 口白水,果汁中的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,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。

  嗓子疼就别亲宝宝啦

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属于疱疹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,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成人或儿童。

  很多时候,大人感到咽喉不适,就可能是疱疹病毒感染。

  成人抗病能力强,虽自身不会发病,但是“亲吻”孩子或与孩子玩耍时,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。

  咽部不适时,一定先用淡盐水漱口咽部,再接触孩子。

  轻型手足口病与普通感冒没有差别,家长不必恐慌。

  只要医生检查确定为轻型控制体温不超过 38.5℃,对症使用一些针对咳嗽、流涕的药物,多饮水,然后耐心等待 3~5 天。

  即使积极采取输液等治疗,整个病程同样也是 3~5 天。

  预防:手足口病应该如何防治?

  警惕严重型手足口病

  现象: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多见于3岁以下,病情进展迅速,可以不出现皮疹,症状不典型。

  短时间内出现精神差、嗜睡、昏迷, 四肢抖动或手足惊跳(这点很特别,病毒累积脑干所致),脑膜炎症状,反复抽搐,呼吸困难及休克等表现。

  重症多有高血压、高血糖,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。由于手足口病中的重症患者有致死的可能,这正是家长们过于担心的真正原因。

 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毒

  目前已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,主要病毒是EV71和柯萨奇病毒。

  其中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毒。

  EV71属于肠道病毒,传染性较强,通过接触就能感染。

  过去的数据显示,一般儿童患病表现发热但不会致死。但自从2009年开始,有手足口病致死的病例报道见诸报端。

  经调查发现,绝大多数致死的都是EV71/C4类型的病毒感染。通过流行病学观察,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,且危重病例病死率最高在6个月至2岁之间。

  如何早期发现EV71病毒

  为能早期确定是否为 EV71 所致,可于发热 24小时之后,抽血进行 EV71-IgM 抗体快速检测,1~2 小时即可得知结果,但绝大多数患儿都是非

EV71 所致,家长可不必过于担心。

  手足口病EV71灭活疫苗可接种了

  EV71疫苗的保护率

  EV71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,经过严格测试后,今年3月15号首批疫苗获得批签发合格报告,开始生产。

  目前该疫苗对一些城市已经开放接种。属于二类自费疫苗,家长自愿接种。(家长可以咨询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

 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,EV71疫苗能够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97.3%,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为100%。

  EV71的不良反应及禁忌

  EV71疫苗是灭活疫苗,比减毒活疫苗更加安全一些。

  从临床数据观察,尽管该疫苗为新产品,但安全性比较高,不良反应与其他灭活疫苗相类似。

  现象

  不良反应症状为偶有发热、腹泻,更少见一些轻微的反应,如局部疼痛、肿胀等,一般均可自行缓解。

  接种EV71疫苗需要注意的几个时间

  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2周及以上。

 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对象是6个月-3岁的孩子。原因则是年龄越小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的症状越重,91%的重症手足口病为3岁以下的儿童,较大儿童和成人感染后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。

  接种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月以上再接种该疫苗,以免影响接种效果。

  禁忌

  已知对本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,及庆大霉素过敏者,发热、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,严重慢性疾病、过敏体质者禁用。

  接种这个疫苗后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吗?

  引起手足口病的除了 EV71 外,还有一类重要分型病毒是柯萨奇病毒 A16 型(Cox A16)。 即使接种了疫苗,如果感染了 EV71

以外的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,还是有可能发生手足口病的。

相关推荐
健康生活 更多
健康专题 更多
网站客服
广告商务